肴字起名解释

拼音:yáo
结构:上下结构
部首:
简体笔画:8
五行所属:
是否常用:
繁体字:["餚"]
起名笔画:10
五行解释:身弱多病,口快性刚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
说文解字:
卷四肉
『說文解字』

啖也。从肉爻聲。胡茅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謂已修庖之可食也。”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肴)啖也。折俎謂之肴。見左傳、國語。豆實謂之肴。見毛傳。凡非榖而食曰肴。見鄭箋。皆可啖者也。按許當云啖肉也。謂熟饋可啖之肉。今本有奪字。从肉。爻聲。胡茅切。二部。按今經傳皆作殽。非古經之舊也。


原文:【唐韻】胡茅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何交切,音爻。【說文】啖也。【徐曰】謂已修庖之,可食也。【玉篇】俎實。又啖肉也。【廣韻】凡非穀而食曰肴。【正字通】豆實俎醢也。【詩·大雅】爾肴旣馨。【前漢·王丹傳】載酒肴於田閒,勤者而勞之。【集韻】或作餚。
分类: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
源字形:

肴

现代释义:
  • yáo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肉,爻(yáo)声。本义:做熟的鱼肉等)同本义〖meatandfishdishes〗
    肴,啖也。凡熟馈可啖之肉,折俎,豆实皆是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肴,肉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   肴羞未通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。注:“鱼肉为肴。”
    蕙肴蒸兮蘭藉。——《楚辞·东皇太一》。注:“用蕙草以蒸肉也。”
    山肴野薮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    肴止于脯、醢、菜羹(肴,下酒的菜)。——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    又如:肴蔌(鱼肉与菜蔬);肴核(肉类和果类食品);肴俎(肉食);肴品(荤菜;佳肴);肴俎(盛菜肴的器皿);肴羞(美味的菜肴);肴酒(酒肴);肴菜(菜肴)

    肴馔
    yáozhuàn
    〖sumptuouscoursesatameal〗丰盛的饭菜